冬天是个太容易让人沮丧的季节,我总想开着暖气,蜷缩在被窝里。什么也不做,倦意很容易袭上脸颊,然后拥着被子沉沉睡去,阳光足够稀薄,树木也一片沉寂。你会觉得世界都变慢了,世界都睡着了。
在这样的日子里,读书是我最愿意做的事情,然而小说太长,散文太乱,我便想送一本诗集给你。
与这本书之间,还发生过一个小小的故事....
那是一个冬日,我拖着困倦的身子来到了书店,大脑空空,想要为自己的空洞寻求解药。那时候的我,正值年少,带着一点小小的轻狂,更多的却是对未来的迷茫。我不知道,自己可以做什么,却又什么都愿意去做,内心燃着一团火,眼睛里的,全是狂热。
书店一直是我心灵的孤岛,是我流浪漂泊的教堂,唯有在待在书店里才能让我感觉到安心。不知怎的,那天的我非常浮躁,书一本一本地翻,却什么也看不上,我几乎把书店翻了个遍。终于在一个角落里,遇到了这本小小的诗集。
他帮助我隔绝了冬日的酷寒,在这个书店里,我遇见了久违的温暖。
如果用16年诺贝尔获奖者来概括鲍勃迪伦,是远远不够的,他热爱音乐,高中时期就和几个好友组建了乐队,偶尔在教堂布道后演出。大学期间更是辍学在学校周围演出。那些有音乐陪伴的生活,带给了他更多,然而鲍勃迪伦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歌手,他还热衷于写诗。他曾经说过:“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诗人,然后才是个音乐家。我活着像个诗人,死的时候也还是个诗人。”
60年代是一个颓废的年代,彼时嬉皮士文化风行,青年人迷惘且痛苦,他们不明白这个世界为什么成了这样,于是他们开始冥想,搭顺风车旅行,禅修,开露天音乐节。那也是鲍勃迪伦的时代,他的歌,给了那些漂泊游荡的青年人一点点温暖的希望。
作为诗人,迪伦的诗总能带给人惊喜,他的诗脱离了嬉皮士的局限性,不再空谈,而是更多的着眼于人类的苦难,
如描写大萧条的时代的《关于霍利斯.布朗的歌谣》,
霍利斯.布朗
住在城外某处
霍利斯.布朗
住在城外某处
与老婆和五名子女
以及快要倒塌的小屋
还有描写社会事件的《海蒂.卡罗尔孤独的死去》,
威廉.赞津格杀死了可怜的海蒂.卡罗尔
用那根他以戴钻戒的手指挥转的手杖
在一家巴尔的摩酒店举行的社交聚会上
还有渴望对未来憧憬的《时代正在改变》
界线已经划清
诅咒已经抛出
现在脚步迟缓者
日后将快速窜出
一如现在这一刻
随后将成为过去
他的诗句中,充满着对那些身处不幸的人的同情。还有对那个时代的记录,正如狄更斯所言,那是最好的时代,也是最坏的时代。那个时代涌现出了大量文学家和艺术青年,还有离经叛道者和与社会格格不入的人,那个时代疯狂且浮躁,却又温情而沉静。
也只有那样的时代,才会有这样的诗,才会有鲍勃迪伦。
—— END ——